11月27日上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方绚莱博士应约来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做学术报告。
方岱宁院士向大家介绍方绚莱教授
学术报告前,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方岱宁院士向大家介绍了方绚莱博士的学术背景、研究方向,以及近年来在前沿创新方面取得的系列成就,勉励北京理工大学师生学习方绚莱教授的科研精神,并期望能与方绚莱教授团队开展科研合作,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随后,方绚莱教授为在座广大师生做了题目为“Architectured Metamaterials: from Tunable Thermal Expansion to Microvascular Tissue Scaffolding”的学术报告。
方绚莱教授分别从轻量化多功能微纳尺度超材料的设计、制造和测试角度向广大师生系统介绍了共用团队近年来的工作成果。首先,方绚莱教授深入分析了光固化微纳米加工技术原理、工艺优化、微纳打印等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以及3D打印结构性能优势和可靠性。随后,重点向广大师生介绍了一种在高温复杂热力耦合环境中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新型微纳结构,系统阐述了具有负热膨胀系数的三维超材料复合结构的设计理论、热力耦合性能分析和高温实验验证等研究内容。最后,方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微纳米复杂超材料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柔性电路、微纳传感器等领域的广阔应用。
会上,方教授现场展示了其团队研制的部分典型结构样件,并于师生们进行了交流讨论,引发在场师生们的热议和思考。
方绚莱教授简介:
方绚莱教授,MIT终身教授、摩方材料创始人,于南京大学获得学士及硕士学位,并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任助理教授,于2011年赴麻省理工学院任机械工程系副教授。方绚莱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微纳光子学,声学超材料,纳米光子学和纳米制备。他曾获得多个奖项,包括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Chao and Trigger青年制造工程师奖(2013)、国际光学委员会ICO奖(2011),作为受邀者参加2010国家科学院前沿工程会议,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奖(2009)和MIT技术评论杂志第35届青年创新者奖(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