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赛作品类型
大赛主体赛事为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进行申报。本次暂不举办专项赛事,如有举办通知将另行发布。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科生。
2.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参赛作品每篇在15000字以内。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作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
3.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二)参赛资格
凡在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北京理工大学在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但主体赛事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类别作者限本科生。硕博连读生(直博生)前两年可以按硕士学历申报作品;本硕博连读生,按照四年、二年分别对应本、硕申报,后续则不可申报。
参赛作品必须是距2025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每件参赛作品的参赛学生总人数不超过8人,可由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
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三)赛程安排
1.系统报名(3月14日00:00-3月22日8:00)
各项目参赛学生登陆北京理工大学挑战杯网站(https://bit.tiaozhanbei.net/)申报。赛事通道预计3月14日00:00正式上线,3月22日8:00关闭申报通道后,申报人将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申报内容参考附件1-1。作品介绍文档需包含但不限于作品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点和主要技术指标,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说明(与现有技术对比是否有突出的特点和显著进步),作品的适应范围及推广前景的技术说明、市场分析和经济效益预测,专利、论文具体情况、作品成员介绍等相关内容。
学校将综合第二十一届“世纪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第二十二届“世纪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成绩,择优推选作品团队代表学校参加“青创北京”2025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争夺国赛资格。国赛将于2025年下半年在南京大学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