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营 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国家杰青、校区副校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基础加强重点项目首席。
主要荣誉:
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序1)、军事科技进步一等奖(序1)、学会特等奖(序1)、全国爆炸力学优秀青年学者、杰出青年中关村奖等。
学术任职:
军科委某专家组专家、装发某专家组专家、火箭军某专家组专家、高能量物质前沿科学中心副主任、爆炸科学与安全防护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部主任等。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宇航学会返回与再入专委会副主任、力学学会水中爆炸动力学专业组副组长、复合材料学会增材制造专委会副主任等。
《中国舰船研究》、《现代应用物理》、《宇航总体技术》等10余期刊编委。
项目与科研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6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Sci Adv、Adv Sci、JMPS、CMAME等顶刊发表SCI论文220余篇,其中多篇封面论文和ESI高被引,发明专利60余项,军标9部。
提出了多相材料动态失效与调控理论模型,建立了新型防护材料结构策略与多功能设计方法;开发了面向功能毁伤的舰艇毁伤评估软件,研制了多型跨域毁伤无人艇和集群系统;主持建设了海上装备综合试验场。成果应用于国产航母、长征5号火箭、C919大飞机等重大装备防护,支撑反舰导弹、重型鱼雷等新一代武器毁伤能力提升。
研究方向:
(1)动态失效固体力学(冲击动力学新算法、动态多场加载与观测科学仪器等)
(2)装备毁伤与防护技术(力学/电磁/声学多功能超材料、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制备等)
(3)海洋多域智能无人系统(智能无人艇集群控制、海洋跨域无人系统等)
可招生专业:
北京和珠海两校区招生
(1)学术型硕博研究生——力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技术;
(2)专业型硕博研究生——人工智能、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船舶工程。
主要合作单位:
航天一院、航天二院、航天五院;中船701所、中船708所、中船719所;中航工业、兵器集团等。学生就读期间支持出国联合培养(CSC资助),资助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多位博士生毕业后在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任教。
联系方式: